
(一)重然诺不违千里约
卓恕向太傅诸葛恪辭行。恪问:“何日再来?”卓恕将回来的日子约定了,回到家乡会稽去。到了这一天,诸葛太傅大宴宾客,却停著坐着,说要等卓恕到了才食。来宾们纷纷议论道,“这里健康和会稽,道阻江湖,相去千里,怎么能够决定他必会来!”话没有讲完,卓恕就到,一座皆惊。试看卓恕随口说了一句,並没有和人订立什么契约,然而他说到那里,人家就信到那里;他自己说到那里,也就能够做到那里。一个人的信用到了这种程度,在社交场中,当然要佔不少的便宜。这件事,和王修的事有点相像,也带便一提。孔融有难,对左右的人说,“能够冒难来看我的,只有王修一个人。”话才说罢,王修果然来到。又,王修在南阳遊学的时候,住在张举家里,举全家染疫,亲戚无有来看顾的。他独自留着撫恤他们,直等到他们的病好了才去。范文正公说,“不欺二字,终身可依。”看了上面三国时的史事,我们对人的态度应当怎样,有地位的人又要怎样才能够把握得住群众的心里,是值得考虑的了。
(二)欺老友致丧一生名
战国时代,庞涓和孙臏同在鬼谷子处求学。后来庞涓在魏国掌军事,忌孙臏的本领比自己高强,派人騙孙臏来到,刖断了他的脚,使成废人,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,不料孙臏装着疯狂,乘庞涓不备,逃到齐国去。斉王用他做大帅,叫他统兵讨伐魏国,他在马陵山下埋伏军队,设计把庞涓引来,用乱箭射死。试想,朋友之间不讲信义,结果竟会弄到这般田地,岂不可怕!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